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访山西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

    信息发布者:zhamg198771
    2019-04-22 09:03:21    来源:人民网   转载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底在于农耕文明,根源在于乡村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山西省运城市坚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全市焕发出新气象。本刊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

    记 者:运城近年来连续出台多项文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还把《乡风文明专项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同步编制实施。运城为什么重视乡村文化并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刘志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涵盖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关键。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乡风文明在整个乡村振兴中,既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硬实力。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块短板。一些农村解决了“富口袋”问题,却没有解决农民“富脑袋”问题,人情味淡了、攀比心强了,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等败坏了农村风气,甚至出现恶霸、村霸现象。这要求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意避免只抓经济不抓文化的问题。

    乡风文明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好的乡风能够有效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向乡村聚集,为促进产业兴旺提供必要条件,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这也是乡村治理成效最直观的体现。因此,乡风文明建设既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战略选择,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保障,必须摆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

    记 者:运城乡风文明建设中探索“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各级新乡贤队伍为骨干、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新路径,请问这五方面是如何形成建设乡风文明合力的?

    刘志宏: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运城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为代表的河东文化,千百年来始终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其中,“忠义仁勇、诚实守信”的关公精神,舜帝的德孝天下,裴氏家风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抓了五个方面。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提升基层“两委”主干政治能力的“万人计划”,把943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送到市县党校进行全脱产、全封闭培训。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扎根铸魂,以良好党风带动民风好转。二是以家庭为抓手,培育优良的乡风民风。家庭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农村。我们广泛开展“农村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立奖评机制,通过动态考核,着力培育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贫困地区开展了以“衣被叠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卫生搞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卫生家庭”创建活动,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三是以各类模范和新乡贤为骨干,带动引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运城“耕读传家、崇文尚礼、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包容友善、勤奋进取”的好民风,通过评选道德模范,开展了在外人士“凤还巢”计划等形式,进一步调动优秀人士、道德模范、爱心人士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让群众感受到好民风就在身边。四是以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搭建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平台。我们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标准,在全市建设203个乡村文化礼堂,把村史馆、道德讲堂、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善行义举榜、红白事场所等综合在一起,打造了集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开展群众精神文化活动、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等作用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服务综合体系。五是农民群众为主体,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农村(社区)自治组织提出规范性指导意见,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和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记 者:乡风文明建设在运城带来了什么效果?

    刘志宏:乡风文明建设有效激发了运城农村的“精气神”,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一是广大农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老百姓看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家风乡风嬗变、家庭更加和谐。通过“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特别是“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公公”“好党员”“好村民”“好少年”等评选,让农民群众在点滴中积累了满满的正能量。

    三是农村社会更加安全稳定。邻里互敬互爱、民风更加淳朴。村民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发挥了积极作用,遏制了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风气,村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婚事新办,德孝传家,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新风尚。2018年农村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1.2%,刑事案件下降14.3%;今年一季度,治安案件下降86.3%,刑事案件下降59.7%。

    四是干群关系更加紧密。通过实施“凤还巢”计划,全市共有7000多名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其中2809人进入村“两委”班子,625人担任骨干。他们积极回报乡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带回来资金、项目,更带回来优秀的精神风貌,让乡风文明建设有了好榜样。现在的农民,不仅物质上富了起来,精神上也美了起来。

    记 者:下一步运城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有哪些?

    刘志宏:现在乡风文明建设只是刚刚开始,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广大干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下一步,我们要把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农村党的政治建设。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在农村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继续加大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万人计划,让所有的农村干部、骨干党员,走进党校接受政治培训。探索实施“两评一考”管理办法;“两评”,就是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对每名党员开展评议,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对每名党员开展评议;“一考”,就是在评议的基础上,对党员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通过“两评一考”,全面加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让党员干部有责任、有压力,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乡风文明建设,要突出抓好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农村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能够提振精气神。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运城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使优秀的传统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让好民风焕发出农村文明建设新气象。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